日期:2025-02-21
一、无偿献血的意义
血液一直被视为活力与健康之源,输血更是现代医学治病救人的重要手段。外伤性失血、产后大出血、严重烧伤、各种血液病和施行大型手术都离不开输血治疗。
在科学技术还不能制造出人造血液的今天,临床用血只能采自健康人体。献血是以利他主义为基础,由健康人献出少量血液,去挽救他人生命的一种高尚行为,也是人与人之间爱心的交流、相互扶助的文明体现。
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,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,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,无偿献血既是一项利国、利民、利己的善举,也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,可以帮助那些急需救治的病人,发扬人道主义精神,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。
二、献血会影响健康吗
有人担心献血会影响健康,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。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-8%左右,即体重五十公斤的成年人,全身大约有4000毫升血液。血液的新陈代谢活动非常旺盛。
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-400毫升,只占到全身总血量的5-10%,献血后身体会自动调节,使血流量很快恢复正常,同时还会刺激身体的造血功能。平时80%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,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。其余20%的血液储存在肝、脾等脏器内,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,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。献血后体内储存的血液会立即进入体内循环,不会减少体内循环血容量。
献血后流失的水分和无机物,1-2个小时内也会恢复正常水平;血浆蛋白质,由肝脏合成,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;血小板、白细胞和红细胞则需要相应的周期恢复,血小板一般是2-3天恢复至献血前水平,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则需要7-10天恢复至献血前水平。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,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、死亡,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,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。
献血后,由于刺激造血功能,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,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,在法定的采供血机构,按照国家相关的法规来进行献血,对身体没有影响。另外,在采血过程中工作人员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,所以说无偿献血是安全的,不会传染疾病。
很多人献血首先想到的是救死扶伤,义不容辞。然而,大量科学研究证明,献血者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,无意中也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,为自我健康进行了"投资"。如献血对心脑血管系统有良好的远期影响:可预防、缓解血液粘稠度、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;经常献血还可提高造血功能。
三、献血者体检标准有哪些
(一)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健康,《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》中规定献血者必须做下列体格检查:
1、适合献血的年龄是18-55周岁。
2、体重:男性不低于50千克(公斤),女性不低于45千克(公斤)。
3、血压:90≤收缩压<140mmHg, 60≤舒张压<90mmHg。
4、脉搏:每分钟60-100次,高度耐力的运动员每分钟50-100次。
5、体温正常。
6、发育正常,营养中等以上。
7、皮肤无黄染,无创面感染,无大面积皮肤病,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。
8、五官无严重疾病,巩膜无黄染,甲状腺不肿大。
9、四肢无严重残疾,关节无红肿及功能障碍。
10、胸部:心肺正常。
11、腹部:正常,无肿块,无压痛,肝脾不肿大。
(二)献血者血液检查项目有:
1、血比重筛选:男≥1.052,女≥1.051。
2、血型定型。
3、肝功能检查:丙氨酸氨基转移酶(ALT)≤50单位。
4、血液传染病检查: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、丙型肝炎病毒抗体、艾滋病病毒抗体、梅毒血清学检查等四项,凡检查阳性者不得参加献血。
(三)其他注意事项有:
1、最后一次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结果7天后可以参加献血。
2、重型或危重型感染者,康复6个月后可以献血。
3、新冠病毒感染的回告时间缩短为48小时。
四、献血前准备
1、献血前带上身份证明,如身份证。
2、献血前几天应该以素食为主,避免饮酒、避免进食油腻食物及蛋白质过高的食物,这是为了确保血液的质量,避免血液中出现过敏的物质。
3、适当补充水分,保证血液不太粘稠。
4、献血前心情不要紧张,保持轻松愉快。
5、献血前晚保证充足的睡眠,不宜做剧烈运动。
五、什么情况下暂不能献血
1、半月内拔牙或其他小手术者。
2、妇女月经前后三天、妊娠期、流产后未满六个月,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。
3、感冒、急性胃肠炎病愈未满一周者,急性尿道感染病愈未满一月者,肺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。
4、某些传染病:如痢疾病愈未满半年者,伤寒病愈未满一年者,布氏杆菌病愈未满两年者,疟疾病愈未满三年者。
5、一年内输注全血不可献血。
6、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者,阑尾切除、疝修补术、扁桃体手术未满三个月者。
7、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一周者,广泛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两周者。
8、接种基因重组疫苗与接种灭活疫苗后暂缓献血48小时。